基层调查:女工特殊利益存在隐性侵权现象 @V}6"\rQv
?5U^EQNG
2008-09-08 作者:何金苗 i3EF5ioZ
G's`)p
T5B$%+lV
&O5\p
近日,黑龙江省总女工部在全省13个市(地)中开展了“关于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经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不懈努力,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总体上情况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Tl<0H'i"
+!tm:WmR
签订集体合同有利于女职工权益保护 'sa*
-=W
|Z'c\P}#3
到今年7月,黑龙江省共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8310份,占已签集体合同企业的75.3%,覆盖企业8950家,覆盖女职工117.54万人。 U
vb,;
黑龙江省总工会女工部曾在2005年、2006年分别开展过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企业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情况的调查,对比前两次调研结果,从本次调研情况看,签订专项集体合同显示出几个明显的效果: ie!Xrt
一是女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得到维护。女代表、女委员在职代会和工会委员会中由原来的一定比例达到与女职工人数相应的比例,2008年统计的全省女职工代表人数比2005年统计的数字增加13250人。 ACHUi}[V
二是女职工妇科疾病检查工作得到重视。2007年全省开展女性保健知识讲座600多场次,受教育女职工6万余人次;体检参检率提高,全省60%女职工每年都能享受到单位统一组织的妇科疾病检查。 lLR) b
三是全省共有1000多家企业通过签订专项集体合同解决了女职工卫生费标准过低的问题。 knV:-0<
Z
k\Y!.
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KF6qtJ{
NN[Lm?UV
此次专项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出,依然存在一些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O?!^3T
中小型非公企业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低。目前,黑龙江省非公企业基层工会涵盖单位15123家,女职工279625人,但与此同时,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仅为43%。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的难点在于,首先,随着这些中小型非公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往往需要由原来的家族式管理发展到制度式管理,而这种家族式管理制约了企业工会作用的发挥。其次,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在一些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的情况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往往采取非法手段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损害了职工的权益。再次,在这些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难,集体合同、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就更难。即便签订了专项集体合同,合同内容也往往会“避开”女职工孕产哺期需支付成本最多的特殊利益保护。 :(r`0QWv>
在抽样调查中,临时用工女职工、买断工龄女职工和部分企业的退休女职工没有被纳入专项集体合同的覆盖范围。对临时用工人员来说,她们的收入往往明显低于正式职工,又因其工作具流动性使其社保缺位,体检、卫生费发放、供热费报销等各项利益都将其拒之门外,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比较明显。 <ENCs(7
在调研过程中,对于“女职工最关心的权益”的调查,高居榜首的是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问题。“四期保护”是女职工特殊利益的重要内容,而调查结果显示该项内容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 Ze~Oi`C
一是产假工资问题。对于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按照《黑龙江省企业职工生育险暂行办法》的规定,按本企业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绝大部分的生育女职工会得到高于本人实际工资的生育津贴。 ^hi~z$
Pwy
但对于未参加生育保险企业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工资照发,照什么样的标准发?目前可供选择的标准主要是:女职工产假前本人的实际月工资,企业上年度职工人均月工资,本人基本工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大多数企业选择了发放基本工资。而在合同中只含混地写明“工资照发”,再加上生育保险的窄参与面,这些都影响了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