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3-03-22

安全文化建设的“木桶原理”

从事安全工作已经有些年头,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也许是出于工作需要养成的习惯,平日的闲暇时间里,总想着多跑几趟书店,查阅一些安全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参考文献,并美其名曰:“给自己充充电”,实则害怕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发生。笔者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如果安全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仅靠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现场督查、现场口头说服教育、现场隐患排查整改来进行衡定,已不符合现代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现代安全管理工作其实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理论性、针对性等特性并存的“特殊工作”。 Ogka+hj#  
=W6}#5aa  
  安全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在实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中,均体现为一种文化现象,而每一种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是由某种原理引发出来的思考。 WY^!gdn0X  
rm1jvay  
  在抓安全工作中,经常听人们提到“木桶原理”,并用来比喻安全工作,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围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它的长短制约着木桶的盛水量。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这里所谓的盛水量,人们通常都是从木桶水平放置的状态下来进行“定义”的。 };C~]pIR  
`5$=w}P-  
  事物是具有辩证、统一的结合体,有“长”才有“短”,因此,笔者认为,“木桶原理”中的盛水问题,也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对安全工作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围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正确看待“长”与“短”,在“变”字上做文章,这同时也是企业安全管理者抓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倘若将木桶略倾斜一下,使围成木桶的“短木板”与“长木板”的顶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时我们可以直观上,理论上得到证实,此时的盛水量会多于前面所表述状态下的盛水量。为此,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安全生产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解决“长”与“短”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盛水量,说白了就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整体能力,消除各种事故隐患,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 mq_ `T  
#{!ys!<  
  另一方面,决定木桶容量的并不只是短板一个因素,也和板与板之间的缝隙有很大关系。安全生产工作不能仅仅被动地在短板上做文章,而应着力于主动补缝,这样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力量。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显性的短板,更在于管理背后不显眼的缝隙。安全文化正是安全管理缝隙的黏合剂,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是决定安全制度和行为的核心因素。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业绩。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不存在的,制度中总是存在缝隙,总是有人钻制度的缝隙,因此完全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障安全是不现实的。在制度不能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能够用来弥补板与板之间的缝隙的,只有安全文化。这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安全管理中的动态性。这是因为,从个体来看,安全文化体现为一种素养,即一种安全知识、安全责任和安全行为,而一线职工安全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以往事故中不能看出,大多数的事故是因为一线操作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安全责任心不强,忽视对作业现场环境的检查,违章违纪盲目操作造成的。有人在作业过程中总是凭经验和“想当然”行事,甚至认为“一辈子都干过来了,也没出什么事,”导致规章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落实不到行动上。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更是深层次的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文化问题。“三违”屡禁不止的背后,是职工文化素养还没有达到安全管理所要求的境界。要缩短规章制度要求与职工安全素养的差距,就必须发挥安全文化管理的独特功能。 R -;P<~Y3N  
G3`Ek ]  
  安全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从最基础做起,狠抓企业内部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会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更上一个台阶。 x,P%?Kqa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9820)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