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驱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自我加压、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力量。它来源于实践,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始终,企业安全科技的提升、安全环境的优化、管理制度的创新、规章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驱力。企业如果缺少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驱力,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就无法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就难于奏效。因此,重视和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培养和开发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驱力,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内在保证。 qr!Ga@W;
QKm+#z*Fj
一、内驱力的形成
U!Cn+ ~
Kw&MjM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驱力,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自发的,而是有一定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 2]b?F{08
mLPEaNj
1、内驱力的形成过程。一是认识,即人们对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自身行为及其产生后果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产生内驱力的前提。二是责任,安全靠什么?靠机制,靠管理,更靠责任心。人们之所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把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在心理层面形成定势,构造出有意识,甚至是无意识的安全响应心理机制,是因为人们不仅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这样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实际工作中深感责任重大,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是产生内驱力的内在因素。 M[#YJ;uP(
]E$
'4M1
2、内驱力的构成要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驱力的构成,主要包涵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自身要素。即个体的需要,职工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效的保护自己,在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二是环境要素。内驱力作为社会心理现象,并不是单纯的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结果,它还是一定条件下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物。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是培育企业安全化建设内驱力的必要条件。 zDT$L
n|
d 5Lw *\
二、内驱力的效应 xx}6B(^
~U$z.?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驱力,具有下列效应: $ihZO09A
|L,
K)Q%
1、导向作用。“人的本质安全”认为: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一个极大变数,人的意识与行为,决定着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人的安全意识差,行为不规范,再好的环境和条件,也难于从根本上保证安全,所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提升“人的本质安全”水平。 ~>@#\\
R}NAAaLW3
2、自律作用。企业内部任何群体或个体活动,都是一种有组织的,有序的活动。这一群体或个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工作时段内行为的自律、这种自律,既是自觉的,也是相互受约束的。在企业内部有了决策层、管理层和生产工作人员的共同自律,才能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成为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自觉行为。 _(t/;d1gd
2c3h(}z>
3、警示作用。事实证明“事故来自麻痹”最大的安全隐患,不是设备的缺陷、制度的缺失、环境的不完善,而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问责,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警示人们,杜绝安全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和不负责任等行为。 _k>[nf]F
8+al!Q<
三、内驱力的类型 jT"u^W5
A
IzGR]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驱力,有不同类型。以数量分,有个体型和群体型;以时效分,有持久型和短暂型;以动态分,有稳定型和可变型;以成因分,有开拓创新型,自我提高型和制度完善型。本文就成因划分,略作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