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0
【反方】对职工创新成果给与重奖是对职工付出的一种尊重
中石化某大型石油企业班组职工创新成果奖励发布,15项职工创新成果给与不同等级的现金奖励,结果引起一些职工的质疑,有认为创新成果在企业应用不显著,有认为创新成果技术含量偏低缺少价值,还有认为缺少实验数据不让人信服等等。总之就是觉得评奖不严谨,奖励太草率。为何职工会产生这种质疑?难道职工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吗?当然不是,笔者觉得职工很理智、很清醒。 其一,重奖没错,但是不能没有标准。 职工并不是不知道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而是对企业为了获取那些虚的创新成果数字,不切实际的评选而担忧。笔者曾经参与一个报道团,去一家企业对其创新成果显著进行调研采访,在与其企业职工沟通中职工就流露出抵触情绪,很不配合采访,后来私下交流才知道,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他直说:现在企业的一些部门根本不作为,活动开展的很好,创新成果也每年都收集,但是没有几个职工是真正去思考,去钻研,去真正创新的,很多都是今年凑合写了,明年翻个版继续交,写的就是那么几个人,说的就是那么几个事,创新年年有,创效年年无,其实这样也影响了企业真正想创新职工的积极性,一个糊弄的成果都能获奖,谁还会潜心钻研,企业这样做只能起反作用。 其二,既然重奖,就拒绝滥竽充数。 创新分很多种,有思维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不仅仅是大家所简单理解的技术创新,因此企业在奖励创新成果时就要侧重结果。如全国科技大会、诺贝奖都是奖励的成果,奖励的是那些真真切切为国家和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而这些获奖的人,每一位都是经得起称赞。按理说,一年中肯定有很多人在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但是为何奖励者却是凤毛麟角呢?这就是优中选优,所树立起来的楷模都是名副其实的标杆。在我们企业也应该如此,也应该用数据说话,也应该用成果说话,你奖励的人如果都是这样经得起推敲的能人,职工自然不会有反对声音,甚至还会以典型为榜样,去效仿,去努力。 |